战国牛肉 考古发现战国墓陪葬品有两千年牛肉干
时间:2012-09-30 22:12 来源:西安晚报-西安新闻网 作者:yujeu
昨日考古人员很失望,挖了好几座战国墓,只发现“战国牛肉”,这些存放了两千年的战国时期的牛肉干可能已经不能吃了,不我在想,如果吃一块战国牛肉会不会穿越到战国时代?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在临潼湾李村发掘的一座秦汉墓葬中的发现——满满一“盆”牛肉。它虽然经过2000多年已碳化成黑色,却还能看到根根肉丝。两千年牛肉干毫无疑问是历史最悠久的牛肉干了,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很注重吃,由此也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考古人员发现铜敦如获至宝 造型这么精致的铜敦,考古人员满以为里面有宝贝 2009年到2011年,省考古研究院配合在临潼的高速公路、铁路项目先后两次在临潼区湾李村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312座,其中战国到汉的墓葬共282座,其余为唐墓和明清墓葬。这批墓葬都是平民墓,牛肉就是在一座战国晚期的墓里发现的。 这是一座竖穴土坑墓,编号为M208。因为严重盗扰墓主人尸骨基本无存,但幸运的是,盛放牛肉的铜敦却逃过了劫难。“铜敦离盗洞近在咫尺,只有几十厘米,青铜器一般盗墓者不会放过。”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胡松梅是动物考古专家,她告诉记者“可能因为视线原因,盗墓者没有发现,所以这个铜敦和另一件铜壶保留下来。” 直径20多厘米的铜敦造型优美,纹路精致,就像两个小鼎上下合扣。当考古人员拿起这个盛器,就发现它太沉了,想打开却因为锈蚀严重无法揭开。胡松梅说:“当时我就想,里面的东西一定很珍贵。” 原来铜敦里装的是牛肉 沉甸甸的铜敦从发掘现场送到了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室。在研究室,文保专家、助理研究员宋俊荣负责具体清理和保护,当她仔细清理完外表后发现,要打开铜敦非常困难,就决定用凿子慢慢松动上下接口处。忽然,一股刺鼻的味道散出,里面有东西流出。她立即停下来并再次盖好,马上将这件事通知考古队队长胡松梅。 次日考古人员再次打开后,除了一股刺鼻的酸味外,眼前景象令考古人员大失所望,满以为是什么宝贝,却原来里面装的是一块块碳化的东西,将铜敦装得满满的。这些碳化物是什么,立刻引起大家猜测。最后考古人员决定拿出一块掰开看看,结果发现里面有白色的弹性肌腱膜和一根一根的肉丝。 铜敦是古代的一种食器,由此胡松梅等专家推断应该是一块块的肉制品。省考古研究院资深专家张仲立现场查看后,也推断可能是肉制品。 如果是肉制品,又会是什么动物的肉?如果铜敦里有动物的骨头,就可以进行进一步推断。 但为了保护文物的原始状态,考古人员不能把它全部倒出来找骨头。经过X光的透视和分析,也没能看到有骨头存在的证据。后来,经过与中科院有关专家沟通,考古专家决定通过蛋白质分析来寻找真相。今年经过几个月不断的测试,最终鉴定为黄牛肉。 胡松梅说,这个结果和这批墓葬中陪葬有大量的带骨的黄牛肉制品相一致。铜敦里的谜团至此得以揭开,原来是盆满钵溢的黄牛肉制品。专家推测,这也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墓葬中陪葬的肉制品,距今已有2000多年。 这批墓葬中共发现68座墓葬都有骨骼肉制品陪葬,包括绵羊、狗、猪、黄牛、山羊、鸡等。肉质都已腐烂,只留下骨骼。据悉,那个时代,流行用动物陪葬,这些随葬品用来反映墓主生前生活。 战国牛肉处理方法仍是个谜 因为“风干”牛肉如何保存没有更早的发现记载,因此这次发现的“风干”牛肉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且保存完好的陪葬肉制品。 为何保存完好?记者获悉,一是因为铜敦封闭严实,二是因为土坑墓性质,大量土埋起到了隔绝空气的作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牛肉处理方法。普通的生熟肉,经过2000多年,水分和蛋白质消耗,难以保存,而且体积重量也会减少。“但是这次发现的牛肉,却像要溢出来一样,满得都打不开。”胡松梅说,这个最大的谜,目前还无法确定,只能推测是风干牛肉或者腊牛肉。 为了让2000多年前的牛肉继续保存原状,铜敦已经盖好。为避免破坏里面的平衡坏境,铜敦裹着几层密封袋放入了恒温箱。接下来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让它一直保存下去,让人们能看到2000多年前的“风干”牛肉。 (责任编辑:yuje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