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在线手机站

温州 > 温州企业 > 服装鞋帽新闻 >

中国鞋企进埃及 - 中国鞋企 鞋 外贸 -

  一天生产1万双鞋,年销售额达到2000多万美元。中国兄弟鞋业(埃及)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兄弟公司)得到了古埃及法老的护佑,如今“兄弟”牌在埃及已是家喻户晓,平均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穿过兄弟牌的鞋子。

  “兄弟”去埃及的故事缘起于2001年5月,当时公司董事长李传法偶然从互联网上看到对埃及的介绍,那里不仅劳动力廉价,市场潜力巨大,而且是进军非洲及中东市场的天然跳板。于是他马上买了飞机票,直奔埃及首都开罗。考察5天后,李传法拍板:“在埃及办鞋厂。”

  转眼兄弟公司已扎根埃及6年了,如今正准备从租来的厂房搬到新购建的工厂。

  “为什么选择埃及?”在埃及5年之久的兄弟公司总经理杨忠达告诉记者:首先生产成本适合。土地、水、汽油都比较便宜,并且平均工资也不高,在400-500埃镑之间(1埃镑约合1.4元人民币)。

  同时,埃及约7100万人口,是正在崛起的巨大消费市场,并且消费水平普遍不高,“可以发挥中国企业 ‘廉价制造’的优势。”杨忠达说。

  “在国内已经没有什么利润空间了,必须向新市场突围,”杨忠达告诉记者,“起初我们到欧洲,但反倾销案件一年年增多,技术要求越来越苛刻,市场逐渐萎缩。”“而非洲正是我们转移产能的目的地。”杨忠达坦言。

  兄弟公司在国内工厂生产半成品,然后将其出口到埃及(与成品鞋相比较,可减少关税),半成品在埃及兄弟鞋厂制造出成品鞋(与产品直接出口相比,可避免反倾销的处罚),然后再通过当地销售商在当地市场销售,成本大大降低。

  目前,华晨、奇瑞、吉利等汽车公司已经在埃及建立了组装线。

  踏上“跳板”

  埃及的地缘优势,成了兄弟公司辐射地中海周围的“跳板”。

  “我们已经到突尼斯等地考察了”,杨忠达说。与兄弟公司类似的还有哈杉鞋业公司、鲁宾斯鞋业公司,他们把尼日利亚作为战略据点,产品在非洲“落地”,使“中国鞋”成了产在非洲、销在非洲的“非洲鞋”。

  埃及处于地中海和红海之畔,位于欧亚非三洲交界地,地理条件优越,还与很多国家和地区签定了优惠关税协议,产品在埃境内如果增值40%-50%,可以减税或免税进入这些关税协定国。埃及是大阿拉伯自由贸易区成员;还加入了东南非共同市场 (COMESA),9个成员国间取消全部关税;2001年与欧盟达成了新的经济合作协议;2007年3月摩洛哥、突尼斯、埃及和约旦的四国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

  埃及埃中企业家委员会会长、电缆制造商西威迪电缆公司首席执行官艾哈迈德·西威迪 (EngAhmedElsewedy)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不仅针对埃及市场,还可以生产针对其他市场的产品,实现原产地多元化。

  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迪拜转机,记者与一个在埃及做生意的中国人士攀谈,他表示,埃及是阿拉伯国家的领袖,把埃及当据点,在中东地区进可攻退可守,避免了政治动荡的风险。

  埃及刮起“中国风”

  埃及正在筹建中国工业区,以推进中国企业到埃及投资。“初期投资将达到一亿美元。土地刚刚批下来了。”埃及投资及自由区总局主席宰亚德·艾哈迈德·拜哈乌丁(ZiadBahaa-ElDin,PhD)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而在苏伊士湾西北经济区(以下简称苏伊士经济区),由中埃双方共同投资开发、面积21.85平方公里的特区,双方共同建起了“一站式投资服务大楼”,便于企业投资。

  近段时间,深圳、天津、上海等地方政府不断带企业考察团到埃及,寻找合作伙伴。为鼓励中国企业到苏伊士特区发展,中国政府此前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中国企业赴该区投资,可申请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同时还可使用国家对外国政府贷款余额。对已取得商务部颁发的 《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企业批准证书》的企业,可从援外优惠贷款、合资合作项目基金中得到资金支持。

  而埃及希望在合作中借鉴中国经验,搭乘中国这列快车。

  中国追求“互惠平等”的非洲战略,使非洲国家看到与中国合作的深远意味。埃及政府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73%的埃及人对中国认可。“很显然,中国对我们地区和国家的影响力和参与程度将会增强。”埃及外贸与工业部长穆罕默德·拉希德相信,今后5-10年,非洲将成为中国企业的主要战略市场之一。

  记者从相关机构了解到,食品加工、医药、工程材料、汽车零部件生产、石化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而中国的轻工、纺织、家电、服装和机电产品等行业,在埃及市场上也具有竞争优势。

  另外,埃及高新技术产品领域潜力巨大,主要涉及遥感和空间技术、计算机及辅助设备、电信设备、生物技术以及环保设备等。

(责任编辑:温州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