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的牛皮温州的鞋 - 加工 北京 -
时间:2010-06-17 01:39 来源: 作者:
今年年初,阳信县作出决定,加快肉牛皮革业发展,并把其列为当地八大主导产业之首。
到2010年,全县皮革加工企业要从去年的5家达到50家,年加工皮革能力从50万张达到1500万张。皮革产业对当地农民人均收入贡献率达到65%以上。 这气魄够大!然而“吹牛”总得有一定资本。 4月26日,在翟王魏家枣行村,记者注意到,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牛,多则5、6头,少则2、3头。村支书张民忠说,全村206户养了1500多头牛,到年底还要多。 在刘庙,几乎家家门前都有车。机动三轮、大解放……不一而足。东寺杨村的杨广开家里有大小三部车,搞活牛运销三四年了,天天在外奔忙,最远到过东北三省。“一头牛能赚70元左右,一年下来能卖出去2万头牛。”说这话时,杨广开一脸的自豪。 阳信县副县长冯一江介绍说,去年,全县肉牛存栏14万头以上,达到户均一头半。目前,像杨广开这样的牛羊运销大军全县有3600多人,常年活动在省内外的牛羊交易市场上,年运销肉牛60万头,牛皮1500万张。 牛多了,肉牛加工企业上得也快。滨州市现有肉牛加工企业13家,阳信县就占了8家,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25万头。而在2003年以前,县里只有一家肉牛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不过5000头。 大杨皮革有限公司的库房里,堆积着如山峦般起伏的腌制皮,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经理杨广义最早靠运销活牛发家,后来就做起了原皮腌制生意,一年能处理20万张牛皮。从去年起,又新上了一个蓝湿皮粗加工车间,一年能做5万多张蓝湿皮。杨广义说,现在企业还属于原始积累阶段,等下一步有了资金,还要搞皮革深加工。 冯一江表示,目前,北京市场30%的牛肉供应,天津市场40%的活牛供应,均来自阳信。阳信现已成为鲁北最大的肉牛加工基地和集散地。 正是基于此,阳信才有了做大“牛皮”文章的决心。 不足的是,现在阳信县近90%的牛皮都到了南方的温州,被做成高档皮鞋销往全国各地。而阳信的牛皮加工虽初具规模,但却是低附加值的粗加工,还是产业链上的一个小环节。这既是阳信的差距,又是阳信的潜力所在。 可喜的是,外地不少皮革加工企业看好阳信的资源优势。今年以来已有3家企业安家落户,7家正在洽谈中。随着落户企业的增多,产业链条的拉长,阳信对做大“牛皮”充满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