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在线手机站

温州 > 温州企业 > 服装鞋帽新闻 >

四川西部鞋都公司董事长彭军 成都鞋闯海外的“首席推销员”

  2006年,出口东欧、北美的成都女鞋外销近2亿美元,这个数字惊动了海外:欧洲鞋业采购联盟主席葛斯吉、美国鞋业经销与零售商协会主席彼得等一批国际大腕首次来蓉参加国际鞋业高峰论坛和国际采购节。川鞋发威,当然离不开政府这个坚强后盾,但也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四川西部鞋都公司国资代表、董事长彭军。

  产业运营:把“口碑”换成“品牌”

  谈到鞋企如何做大,怎样把小型作坊变成现代化工厂,变私人自营到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彭军如数家珍。2002年总产值最高才50亿元的西部鞋都,到了2006年竟高达150亿,短短4年翻了1.5倍。“这个数字有点令人咋舌吧?”但彭军几乎不提自己,却总是念念不忘政府对鞋业的每一个支持。

  提到成都女鞋,无论品质和技术在全国都有口皆碑,但由于长期以来料加工和贴牌生产为主,使成都女鞋的品牌整体名气不高,彭军也发现了这一软肋。为解决这个问题,彭军想到了“品牌联合”这一妙计———从产业运营入手。去年,在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领导的亲自过问下,中国女鞋之都产业运营中心、中国女鞋之都品牌战略联盟应运而生。以成都丹露、派中派等品牌为代表的川鞋企业聚合在一起,集体“走出去,请进来”,以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做大成都女鞋的品牌。

  果然,“中国女鞋之都”的名头越来越响,自主品牌越来越多,独立的贸易平台也越来越管用。

  东鞋西移:把“成都”做成“鞋都”

  “东鞋西移产业结构调整是成都女鞋发展的最佳机遇,也是川鞋发展的强大推力。”彭军认为,承接“西移”的最好办法就是“一都两园”构想,“一都”即位于成都市武侯区的中国女鞋之都,是成都鞋业的大脑;“两园”即金堂、崇州两个生产基地,是成都鞋业的两翼。

  其实,早在2003年前,成都鞋企就开始频频接到广东、福建等地的订单,此后两年内,东部及沿海的订单越来越多,刺激了成都鞋一路走高,每年的产值均以20%—40%的速率增长。从2006年开始,东部鞋企的技术、采购总部也出现在成都,成都作为一个新兴的商品鞋采购基地的雏形日渐显现,而随着东部和沿海鞋企技术研发中心的进驻,“东鞋西移”的所有条件都备齐了。

  “说到东鞋西移,但安徽、湖南都在抢这个香饽饽。成都鞋业要真正占领这个战略制高点,还得强化三个支撑点:强力推进‘一都两园’战略模式,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保持资源方面的政策优惠。”彭军说,这正是成都鞋业发展的三大优势。

  吆喝川鞋:把“策划”变成“订单”

  在西部鞋都,有5家主打美国“主流”订单的鞋企已成为“样板工程”:全流水线生产、全现代化装备。“去年组织鞋企参加国际论坛和国际采购节,就是为了吆喝成都鞋。”彭军一言道破他的心思。欧洲采购商联盟主席、现意大利零售商协会主席东达等国际鞋业界大腕来了,俄罗斯海关官员也首次造访成都,我国台湾制鞋公会旗下的35家国际知名鞋企也首次大规模组团考察了成都鞋。

  “吆喝”真的管用:成都鞋不仅拿到了不少国际订单,还勾勒出一条国际化通道:成都鞋的订单除继续保有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外,还打开了东欧、北美、中东等市场的出口通道,同时外销鞋的档次也在提高,以前的“地摊货”开始闯入欧美主流渠道。

  谈到2007年,彭军预测“这将是变幻莫测的一年。如果说过去,出口俄罗斯等国的川鞋是‘灰色入关’的话,那么,从明年开始将统统变为‘透明入关’,进入可统计范围,因此,说不定可以突破10亿美元!”(记者文雅实习生周南南)

 

 
(责任编辑: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