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在线手机站

温州 > 温州企业 > 服装鞋帽新闻 >

“皮鞋寿”走了,温州鞋还好么? - 温州鞋 鞋 创业 -

  2005年4月的一个傍晚,为采写《XXXXX个体户》一书,“海上温州”征得余阿寿老人的同意,来到了他位于温州市区纱帽河的家,开始对老人的创业生涯,做详尽访问。半年后,书出版了,当我们准备把书送给老人过目时,得知他已在温州第一医院救治,最终未能再见到他。

  4月12日传来噩耗:温州鞋业资历最老、功勋卓著的余阿寿先生,走完了72岁的人生里程,驾鹤西归。“海上温州”特编发此文,以祭奠为温州鞋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皮鞋寿”余阿寿先生。

  余老的手机号码13857732888,也成了绝响。

  在我们的访问笔记上,记录着这样一行文字:经营地址:百里坊,经营范围:补鞋,注册资金:30元,注册号: 遗失,登记时间:1973年;

  这是皮鞋寿创业时的全部家当。

  在温州,没有人不知道“余阿寿”这个名字的。一是他苦出身,12岁便开始拜师学习做鞋的手艺,阅尽人间疾苦;二是他凭着诚实经营的路子,把自己的小鞋摊硬是做成了日后的“吉尔达”;三是他以自己的威望,影响和带动了温州鞋业,有了今天“中国鞋都”的格局。他被业内人士尊称为“皮鞋寿”,他是温州鞋业当之无愧的奠基人。

  “皮鞋寿”1936年出生。接受我们访问时,他说,70岁不算大,自己虽然不过问吉尔达的事情,可是,公司董事长还是由我来当,有事没事还会去公司看看。对于温州鞋业的发展,头脑还很灵清的。

  余阿寿的创业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生动的温州鞋业发展史。

  从1973年,他在百里坊租下10来平方米的店面摆起了鞋摊,余阿寿一面补鞋,一面代工做鞋。很快就把店铺开到了解放北路,还收了徒弟,一天可以做三四双皮鞋。那时候,牛皮不是私人可以随便买卖的。瞿溪的农民就偷偷摸摸地用船把制起来的皮革运到温州城里,也卖给余阿寿。余阿寿还是被抓住了几次。1981年,他把自己新买的自行车卖出70元,在西门老家附近月湖头租了40多平方米的农民房,开办了一家皮鞋工场。日产量达30双皮鞋。一年下来,也赚了几万元。1982年,他通过关系,挂上“社队企业”的招牌,创办了温州了南塘皮鞋厂。之后,他第一个到金华开鞋店、第一个到武汉开鞋店,到这些鞋店全部开业时,他自己做的皮鞋年销售额达到了1000万元。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已经从一个小皮鞋匠、小个体户脱身为一个企业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温州皮鞋迎来了第一个生产和销售的黄金期。许多温州人一哄而起都做起了皮鞋。一时间,温州皮鞋质量急剧下降,“晨昏鞋”、“星期鞋”便成为温州皮鞋的代名词。1987年8月8日的杭州武林门焚鞋事件,对温州鞋业震动很大。由于余阿寿在温州鞋业界的人缘、影响和地位,温州市鹿城区工经委的同志找到余阿寿,希望他出面联络同行筹建鞋业协会。这个提议与余阿寿不谋而合。在余阿寿等同仁的努力下,1988年,温州市鹿城区鞋业协会成立,这是温州第一个成立的民间行业协会。余阿寿当选为鹿城区鞋业协会会长,并历任4届会长。其间,他与370多名鞋厂厂长联合同行发出倡议:以鞋城声誉为重,讲求质量,不赚昧心钱。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温州鞋的质量有了根本的改变,重树了温州鞋新形象,温州皮鞋迎来了第二个黄金期。

  1991年,余阿寿的交班,也是一件明智之举。

  2004年8月1日,余阿寿中央电视台参加《对话》节目关于民企交接班的一次对话中说:“我从54岁开始就交班了,交给儿子余进华。”他告诉我们说,自己的儿子余进华这个人很能干,和我一样能吃苦耐劳,很好。所以现在全部资本交给他了。叫给他放心。余阿寿再次在温州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和关键问题上,作出了自己的表率作用。

  余进华从余阿寿那里接过来的,不仅仅是家族企业的重担,同时还有由父亲创造的企业文化与精神品质——诚信、方正、厚道、公平。在温州鞋业兴起之时,余阿寿用个人的魅力和品格打造出令人信服的吉尔达产品;在温州民营企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余阿寿更是激流勇退,为家族企业的发展,让出路来。

  他是所有温州人敬仰的“皮鞋寿”。

(责任编辑:温州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