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在线手机站

温州 > 温州企业 > 服装鞋帽新闻 >

中国鞋企2008:应诉欧盟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 鞋企 鞋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制造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寒潮”。作为鞋产品出口大国,2008年,我国众多鞋企除了承受着国内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压力,还要面对欧盟反倾销日落复审等国际贸易环境的挑战。内忧外患让这个2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两位数年增长率的骄人产业,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困境。

  据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4~7月在东莞、温州、泉州等制鞋产业基地调研时了解,不仅一些小型鞋企出现停产、倒闭的现象,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也不得不通过转产等方式来化解风险。

  出口企业转战内销市场

  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消费市场大幅萎缩,以欧美为主要订单来源的鞋业出口受到明显冲击。产品技术含量低的传统鞋企及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抗市场波动能力较差,部分被逐步淘汰。

  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在“2008年第二季度鞋革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中称,随着各种压力的上升,转产、倒闭的企业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截至8月底,温州已有近150家鞋企被迫关闭。据了解,温州制鞋企业数已从2003年的5000多家缩减到如今的2600家。

  在外销市场受到较大冲击的情况下,国内众多以出口为主的鞋企将目光描向了内销市场,特别是近期国家一系列拉动内需政策,让鞋企看到了希望。

  金融风暴以来,温州的奥康、康奈、巨一等龙头鞋企已经纷纷调整了市场战略,围绕内需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奥康在不断优化数千家自主经营的专卖店和店中店的同时,今年8月又正式启动了奥康网络商城。据公司人士估计,网络店一年的销售额可达400万元左右,相当于一家效益非常好的专卖店一年的销售额,而它的利润至少是实体店的3倍以上。

  做外贸的都知道成都鞋好,但在国内市场却鲜有见到成都品牌鞋。据西部鞋都的负责人介绍,目前成都市以武侯区为核心的制鞋企业有1700多家,但由于长期以来大多数企业重外销轻内销,重贴牌轻创品牌,呈现出“墙内开花墙外香”现象。面对今年以来内外销市场日趋严峻的形势,成都市经委开始引导企业全面加速本土鞋企进入国内商场的步伐。成都鞋业在以质量力保外销市场的前提下,吸取了以往单兵作战的教训,正在组成产业集群着力打通内销渠道。据了解,为了帮助成都鞋打开内销大门,武侯区正规划在中国女鞋之都工业园区内建造一座10万平方米的“成都鞋直销商城”,并计划于明年4月开放,目前成都规模前20大企业已经通过审核签约入驻。

  福建的制鞋业,与广东、浙江三足鼎立。全球金融危机给泉州出口鞋企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外贸订单减少,目前泉州很多出口型企业纷纷从国外市场回归国内市场。泉州一家鞋企老总表示,虽然今年的外销订单相比往年减少了一半左右,但这并非坏事,反而是好事。原因是“我们终于可以腾出手脚来开拓国内市场了”。以泉州宝峰鞋业为例,公司早在两年前就开始在福建省内开设专卖店,并在超市里开辟专柜,今年下半年,宝峰鞋业又进入上海、广州、山东、安徽等地开设终端网点。

  应诉欧盟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今年10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中国以及越南产皮鞋的反倾销措施进行“日落复审”,这意味着欧盟从2006年正式对从中国进口的皮鞋及童鞋征收为期两年的16.5%的反倾销税将再延长12至15个月。这一消息对于已经处于“寒流”中的中国鞋业可谓是雪上加霜。

  面对欧盟的反倾销大棒,中国鞋企并没有退缩,而是抱团积极进行应诉准备。商务部公平贸易局、浙江省外经贸厅、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中国皮革协会以及闽浙粤三地鞋业组织,紧锣密鼓地到鞋生产基地就欧盟对中国皮鞋反倾销日落复审召开应对协调会,动员鞋企出征积极应对复审。浙江奥康、福建建乐与广东的裕元工业、番禺创信鞋业、华坚、通佳鞋业、佛山南海金履7家鞋企自10月末接到欧盟反倾销调查表开始,就代表整个中国鞋行业踏上了应诉准备书面答辩程序的征程。目前7家被抽中鞋企已将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表递交欧盟委员会。

  在应诉欧盟反倾销的同时,中国鞋企并没有放慢多元拓展国际市场的脚步。特别是国家从12月1日起将鞋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给了困境中的出口鞋企极大的鼓舞,更增加了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的信心。据了解,以前浙江鞋出口主要销往欧美和日本,目前已扩大到俄罗斯、西班牙和中东等新兴市场。

  专家表示,随着国际上贸易壁垒的不断提升以及健康、环保标准越来越高,中国鞋企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培育自主品牌上。只有通过开发制鞋新材料,改造传统的制鞋工艺,使中国鞋出口向质量型提升转变,才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温州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