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鞋业:出谋划策解决“窝里斗” - 鞋业 鞋 杭州 -
时间:2010-06-17 01:36 来源: 作者:
30多年工艺鞋的产业史,100多家大至3000万元、小至两三百万元不等产值的企业,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工艺鞋行业正处在小作坊向规模企业集聚发展的关键时刻,一场“暴风雨”令刚刚开始闯市场的中小企业主措手不及。
杭州杉友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江林成为浦阳江畔的“领军”人物。他说,办一家工艺鞋厂不一定有多少钱可以赚,关键是解决一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全镇工艺鞋厂有6800多名一线工人,还有同等规模的农民在家中从事企业外发鞋子生产。 2008年以来,一直顺利发展的浦阳手工麻底鞋遇到了前进中的“绊脚石”。拿着订单的客户来少了,原来每张订单几万双鞋萎缩成三五千双。当地一些企业主开始把麻底鞋流水线改为生产时装鞋与雪地靴,市场也由美国转向西欧与东北亚国家。不久,这些因市场风暴而变的企业主突然发现,在不具备人力资源与技术储备情况下的转型,是多么的仓促与乏力。 萧山区工艺鞋行业协会会长透露,产业集群内熟练的一线工人缺口在20%左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甚至连普通文员都成为“稀缺品”。当地企业难免出现相互“挖墙脚”与“抢台柱”的现象。这家鞋厂技术师傅工资是8000元一个月,那家企业私下就与其沟通好,开价月薪一万元,甚至有的企业还发生整条流水线人员集体“跳槽”的现象。 这位会长痛斥:“这种恶劣的‘窝里斗’行为,严重损耗工艺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今年2月14日,把会员企业的岗位缺口情况汇总后,在当地人力资源市场与浙江工艺鞋网,以协会的名义统一招聘计算机、英语、文秘等管理人才,以及大量一线工人。一位求职者半信半疑地问:“工艺鞋协会又不是企业,哪能招工,会不会是骗人的把戏?” 这正切中了协会的硬伤。协会负责人说,或许是宣传不到位,工艺鞋协会这种集体行为还不为市场所接受与认可,至今没有几个人报名应聘。 经会长与副会长商量后,决定实施“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对一线熟练工人,采取到安徽、江西等劳动力输出地上门招聘的模式,当地有条件的就付费委托对方机构培训后直接入厂上岗;条件不成熟的招来后便集中在浦阳镇商贸城进行缝纫技能学习,再由会员企业提供就业岗位。据悉,协会已经租下200平方米的营业场面作为培训中心,20多台缝纫机全部安装到位。(环球鞋网) 招聘制鞋的技术骨干则转向珠三角。受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广东部分外资鞋厂“关门”走人。一部分技术骨干流向人才市场重新寻找工作。当地经济发展办的有关负责人说,只要浦阳工艺鞋厂出价合理,或许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责任编辑:温州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