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商业因素助燃中欧“鞋战” - 鞋战 欧盟 鞋 -
时间:2010-06-17 01:35 来源: 作者:
当地时间12月22日,欧盟决定对中国皮鞋续征15个月反倾销税。自2006年欧盟开征这笔反倾销税以来,中国出口欧盟皮鞋数量一路从2006年的1.9亿双,降到2007年的1.81亿双,2008年的1.56亿双。22日决议的出台之后,中国商人的心头涌起了更多的阴霾。 “没法判断了,这个案子已经超出正常的法律程序和技术范畴。”17日和22日本报记者两次致电中欧皮鞋案中方代理律师蒲凌尘,请他先后就欧盟22日会议的结果做出预判和评价。结果他始终强烈质疑欧盟反倾销决定受到过多非商业因素的影响。
中欧“鞋战”最初是被2004年“西班牙烧鞋事件”点燃的。当年9月,在西班牙小镇埃切尔,400多名游行者一把火烧掉了中国商人16个货柜、价值百万欧元的鞋子。制鞋是埃切尔的传统产业之一,中欧“鞋战”从一开始就夹杂着由失业率诱发的民族主义情绪等许多非商业因素。
“奥康现在出口欧盟的皮鞋平均单价已经超过20美元,这个价格比出口巴西还高,所以根本不存在反倾销。”就在今年10月,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向媒体做了这番表述。2007年7月,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制鞋企业,奥康集团率先向欧盟一审法院提起抗辩。
非商业因素影响欧盟判决
欧盟在是否延长针对中国皮鞋的反倾销税上并非没有反复。
今年10月在本次判决前的最后一次抗辩时,欧盟内部的意见并不一致。其实从2006年起,瑞典和丹麦就对反倾销税表示不满,认为征税给欧盟造成的经济负担更大。这一现象使得当时的蒲凌尘坚信,中方存在胜诉的可能。
蒲凌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进而介绍说,11月19日,在欧委会反倾销咨询委员会上,欧盟多数成员国的代表赞成停止反倾销税,“这个结果看起来是有利于中国的”。
但是,随后形势急转直下。
欧洲媒体在11月底至12月初时间里,大肆渲染中国鞋业对欧盟相关产业的威胁。德国、奥地利和马耳他三个原来表态赞成撤销反倾销税的国家,先后改变了自己的立场,表示要投弃权票。但在抗辩欧盟的反倾销中,每一票都很珍贵。2006年的反倾销议案就是以13票对12票的微弱优势通过的。
蒲凌尘由此愤愤不平地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个和法律有直接关系吗?这和我们所谈到的技术问题有直接关系吗?恐怕不是那么简单吧。”
欧盟内部大多数国家因为自己的制鞋业早已衰落,因此价廉物美的中国鞋产品不仅有利于这些国家的消费者,也有利于这些国家的销售商。但是对西班牙、意大利这些依旧存在制鞋业的欧盟国家而言,具有竞争力的中国产品无疑会对其国内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产业造成一定冲击。
由此,在蒲凌尘看来,欧盟内部国家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给欧盟的判断掺杂了一些非法律和技术层面上的因素,“但国家间的利益平衡并不是欧盟反倾销法规第二十一条款所涉及的欧盟利益条款内容。”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幼文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我们非常需要一个公平、自由的国际市场,这样的国际市场对其他国家也是有利的,但对于某些需要调整产业结构的利益集团可能是不利的。”
中国的反击 中欧近日的贸易摩擦并不仅仅局限于“鞋战”。一周前,欧委会决定对我国长丝玻璃纤维发起反倾销调查。三日前,在欧盟、美国、墨西哥的执意要求下,世界贸易组织设立专家组,调查其对中国原料出口限制的指控。 而在22日欧盟决定对中国皮鞋续征15个月反倾销税后,中国商务部立刻表示将上诉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中国的回应也不仅仅只是被动的抗诉。23日上午,中国商务部即决定对欧盟碳钢紧固件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要求中国进口经营者依据倾销幅度向中国海关提供相应的保证金。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盟研究部主任邢骅向本报记者指出,我们并不是想和欧盟开展贸易战,但是我们要让欧盟知道,他们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不利于他们的利益。欧盟对我国所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是非常不公正、非常不客观的,对此我们当然要采取相应的对策。除了表示反对之外,商务部也会采取在贸易上的对应措施。 其实,欧盟近来在贸易摩擦上咄咄逼人的姿态,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疲软的经济形势。 欧委会最近发布的报告指出,今年欧盟和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将分别出现4.1%和4.0%的负增长。因遭受经济危机打击,欧盟已经削减了400多万个工作岗位。预计今明两年欧盟将新增700多万名失业者,失业率将一路攀升至10.5%。 邢骅表示,欧盟经济的前景很不明朗。在经济不利因素增长的情况下,欧盟很为自己的经济前途而担忧,其贸易保护主义姿态自然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责任编辑:温州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