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上位 中国鞋业品牌蓄力而为 - 鞋业 品牌 上市 -
时间:2010-06-17 01:35 来源: 作者:
9月29日,国内运动品牌匹克在香港上市。这也是继中国动向、李宁、安踏、特步和361°之后,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第6家国内运动企业。 相比已披露的国际体育用品品牌业绩下滑的状况,国产民营品牌显然正悄然上位,体育用品行业已现“洋退民进”趋势。匹克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许志华更是坦言,在未来几年内,中国运动品牌将进入世界前五名。 国际化战略 以4.1港元发行价计算,匹克的IPO将募资17亿港元,高于此前预估的15亿港元。不计超额配股权,匹克上市后总股本为20.98亿股,公司总市值86亿港元,许景南家族共持有匹克约61%股权,以此计算,许氏家族身家逾52亿港元。 “此次上市帮助匹克获得了一个更高的平台,也标志着匹克初步完成了资本国际化,下一步公司会继续推进人才国际化和研发国际化。”许志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强调,走国际化路线是匹克一直坚持的理念,前面的品牌国际化正是为今天的上市铺垫,从而逐步实现品牌国际化、资本国际化、人才国际化、研发国际化,最终实现市场国际化。 许志华在随后举行的媒体交流会中进一步解释了公司国际化策略的初衷:“2004年的时候,福建47个运动品牌都在央视5套投广告,同质化的策略和激烈竞争使匹克不得不思考差异化的突围方式。” 许志华表示,匹克的差异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走专业化路线,坚持用体育运动员做品牌背书,以专业品牌形象带动大众休闲市场;二是推进品牌国际化,在国内品牌中率先赞助国际篮球赛事、用国际篮球明星代言。 “未来匹克计划聘请国际人才开拓国外市场,并计划分别在美国和意大利设立运动鞋和运动服装的研发中心。根据规划,匹克上市后准备将业务扩展到网球、足球和跑步三个产品领域。”许志华表示,匹克的策略仍将是做专业化和国际化,“我们会邀请这几个领域全球最优秀的运动员做品牌代言,以专业品牌形象带动大众休闲市场。” 根据此前对媒体公布的数字,从2006年开始,匹克营业额年均增长超过80%。2008年营业额增长接近一倍达20亿人民币。目前匹克共有超过5600家专卖店。未来两年内,公司每年将按计划新增1000家分店,销售网络也会从目前的二、三线城市延伸至一线城市。 “洋退民进” 国内运动品牌陆续上市,说明其在与国际品牌的对抗中,竞争力已有了大幅提升。不仅如此,国产品牌的中期业绩也令业界侧目。安踏净利润6.08亿元,同比增长40.1%。李宁净利润增长41.6%至4.73亿元。 与此相对的是,“洋品牌”们的经营现状却并不乐观。 在第一季度财报中,耐克品牌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鞋类产品销售收入下降17%至2.184亿美元;服饰产品销售收入下降16%至1.681亿美元;运动器械同比降16%至2900万美元。总体收入下降16%至4.155亿美元。 与国外品牌相比,国内体育品牌在今年上半年无论销售收入还是净利润都出现突飞猛进的增长。据了解,李宁公司上半年收入增长32.4%至40.52亿元;净利润增长41.6%至4.73亿元。就净利润而言,李宁公司今年上半年首次超过了世界第二大运动用品商阿迪达斯。 面对这种“洋退民进”形势,许志华坦言金融危机给了中国品牌最好的进步机会。“危机后消费者习惯发生很大的改变,他们要求更低的价格,而中国运动品牌恰恰具备非常明显的性价比优势。”许志华表示市场销量在验证这种判断,“我们很容易观察到,今年中国品牌销量都在上升,国外品牌都在下降。” 许志华认为中国市场运动品牌的消费刚刚开始,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市场对体育用品的需求会快速增长,从而给这个行业带来巨大的机会。“体育用品在西方国家是成熟产业,但在中国大陆是朝阳产业。这个产业现在正处于从春秋进入战国的阶段,市场正集中到少数几个品牌手中,未来行业前7-8个品牌都会有很大的机会。我相信不出几年中国就会出现百亿销售规模的运动品牌,进入世界前五位。” (责任编辑:温州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