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在线手机站

温州 > 资讯 > 永嘉 >

拔厨 永嘉文明的象征 永嘉人好客和邻里互帮的典范

  “拔厨”两个字是永嘉方言,拔永嘉方言意思是支付、负责的意思,厨在这里是指餐,一顿饭、一餐的意思。拔厨是指旧社会永嘉人生活艰难,一家人办喜事宴请客人,不能每顿都有好酒好菜,邻居互相帮忙轮流宴请客人。拔厨减轻东家无酒菜宴请客人的窘迫,也让客人或者上门代加工的手工业者能每顿吃上好酒菜。

  “拔厨”凝聚着永嘉文明,这是永嘉先民邻里互帮的典范,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地方的人,可以做到象永嘉人一样邻里友爱,邻里互帮有如此创意的待客之道。

  民间流行拔厨的习俗内容大致如下:

  过去生产力低下,永嘉农村收入低微,但是面子还是要的,特别是客人来了,向邻居借鸡蛋、借素面,总要想办法给客人做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接力(永嘉方言点心的意思)。永嘉人的好客至今仍流传着,永嘉农村有句老话:上屋走下屋也是客,意思就是说远近都是客。

  旧社会农村民间,有人女儿出嫁做嫁妆:方木匠做方木嫁事、圆木匠做圆木家生(全套);男青年结婚做大床;还有农家竖新屋的,匠人有一二位或三四位,一做就是半个来月或一个来月的,主人家天天都酒肉招待匠人是办不到的,过去农村经济很困难,农民不富裕,但是喜事还是要办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农村喜事是年年有的,也是户户有的。

  在主人家择吉日请匠人在第一天吃开工酒后,自第二天开始,主人家的同宗邻房叔伯、左邻右舍就备酒肉好菜轮流,请这班匠人吃一厨(餐)。在开工第一天的晚上,就有邻房叔伯的当家人到这主人家悄悄地说:“门朝耐昼(永嘉方言:明天中餐)你班老司(永嘉方言:你家里这班老师)到我家吃,您就不要给老司备午饭了!”就这样一天天轮流下去,有时匠人一天吃一厨酒肉,有时就吃两厨(两餐)酒肉。这样一来匠人天天有酒肉吃,心情好,人高兴,做工出力,精工制作木器具,顺顺当当,待完工之日,主人家要办完工酒。办完工酒时,菜要丰盛一些,除请匠人外,还要回请拔厨的邻房叔伯,每家来一个当家人吃洒。这完工酒,一般都是晚上供,小宗族人家只有一满桌,大宗族人家,邻房叔伯多,就办二三桌。

  拔厨是东家待客之道,旧社会的手工业者也非常体谅东家的难处。木工师傅、油漆工师傅等手工业者吃饭也有规矩。

  匠人吃饭也有行规习俗的,只有开工酒和完工酒及拔厨酒,匠人可有酒喝、可吃肉、豆腐等好菜的,平时饭桌上的腊肉、豆腐干、白鲞鱼等好菜,是当做门面装点的,俗称“风水树”,这个边盘不能吃的,匠人只可吃饱杂粮,加些米饭,只可用青菜、菜头粒、梗豆、茄儿下饭的,“风水树”是千万不能动的,这是规矩。等到完工酒的时候,桌上的菜才可以随便吃,这是体谅东家的行规,也可以说是手工业者的传统。

  关于拔厨的故事

  在20世纪60年代,农村农民家家户户很穷,连杂粮、米饭也吃不饱。在小源有个农户主人请阿青老司做方木嫁事,开工酒吃了后,又做两三天生活了,左邻右舍亲房叔伯都没有要拔厨的动静,阿青老司没有酒肉吃,心里急了。他左思右想,急中生智,想出了个办法:他做了一个小木槌,拴上一根小麻绳儿;买了一角钱的水果搪,请了一个同屋的五六岁的小男儿。阿青老司悄悄对小男儿说:“教您做个游戏,我给你十粒水果糖。”小男儿答应后,老司如此这般教他做游戏的内容。小男儿按照老司的吩咐手拉着小麻绳儿,把小木槌在全屋阶沿坎(条石)上拔动,口里不断叫喊:“拔槌呵!拔槌呵……这主人家的左邻右舍都听得清清楚楚,有户当家人问小男孩:“是谁叫你拔这个小木槌的?”“是老司头呵,他买来10粒水果糖雇我拔的!”小男孩回答。这时,左邻右舍心里明白了,拔槌与拔厨永嘉方言同音,是老司叫左邻右舍拔厨了。到了耐昼(中午)就有邻舍请阿青一班老司吃拔厨酒了。阿青老司坐在桌上说:“这样喝了酒、吃了肉,干事也有力了”。于是这半个月生活做下来一班人就天天有酒肉吃了。

  现在社会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再也不需要拔厨了,但这种邻里互帮的优良传统和友爱的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得到发扬和光大:永嘉是中国超市之乡,各地开超市的永嘉人都是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在祖国各地几乎垄断了中小超市的市场,新一代永嘉人把永嘉文明散播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责任编辑: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