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古村落苍坡望兄亭和送弟阁 见证兄弟情深互敬互爱的美德
时间:2012-07-28 15:50 来源:温州在线 作者:章宏波搜集整理
永嘉楠溪江不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楠溪江沿岸的民风淳朴,邻里家庭和睦相处优良传统世代流传,在楠溪江古村落苍坡流传着一个兄弟互敬互爱的故事,有望兄亭和送弟阁见证。 古人云:“孝悌为先务”。这孝,指的是儿女要孝顺父母、长辈;这悌,则是尊敬兄长的意思;古人又云:“长兄如父”。当然,尊敬兄长是应该的,但兄弟之间还要互敬互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因此俗话说:“兄弟如手足”。在永嘉岩头镇的苍坡古村流传一个兄弟感情甚笃的美丽动人的传说,还留下了名胜古迹:望兄亭和送弟阁! 苍坡古村为李姓人居住。在北宋年间,苍坡村李姓的第七代世祖,生育有两个儿子,长子叫李秋山,次子叫李嘉木。兄弟俩务农为业,勤劳耕种,节俭过日子,对父母尽孝尽顺,兄弟之间感情深厚,互敬互爱,全村人称赞不已。后来,李家兄弟各娶亲成婚,个个分家,成家立业。分家之后,大哥李秋山移居到霞坞(今方巷)村;弟弟李嘉木仍住在苍坡的老屋里。李氏兄弟虽然分居两地,但仍是兄弟情深,心连一起,犹似池中莲荷,藕断而丝连,每当农忙春种秋收时节,弟弟帮兄拔秧,兄助弟插田,……兄弟互相帮助,把个农活干得干脆利落。兄弟俩若有一日不会面,总觉得神思恍惚,食而无味,睡而不稳。因此,他们兄弟俩总是在白天田地上耕耘之后,晚上或到苍坡老屋,或到方巷新居相聚一起,拉拉家常,谈谈冷暖,叙叙四季耕种收成之事,说说古今将相王侯轶趣,讲讲读书写字,四季无阻,风雨无误,天天如此,被村人视为耕读兄弟,孝悌楷模。正是“荆树有花兄弟乐,砚田无税子孙耕”。 有一年深秋的一天,居住苍坡老屋里弟弟李嘉木杀了一只七八斤重的大公鸡,请父亲和兄长李秋山到家吃晚餐,又畅饮几盏楠溪黄酒。黄酒下肚,兴致上来兄弟俩聊得更是投机:弟弟李嘉木说今年风调雨顺,山栗丰收,摘得上千斤,装了一蚱蜢舟,顺楠溪流水而下,运至温州东门浦出卖,有北方客商在温,觉得这江南栗子大如拳,是中国名果,都给卖去了,卖得好价钱。售了山货又买些南货鱼鲞、永嘉蜜橘、黄菱带上苍坡。李氏兄弟俩边聊天,边吃蜜橘、黄菱,更是说来话长,谈得情投意合,一直谈到深夜三更,晓月斜挂,仍是依依不舍。此时,鸡舍里金鸡骚动,头啼报晓,天快要光了,哥哥起身要回家。苍坡到方巷虽相隔只一里多路,但当时野径荒草,冷僻萧条,时有怪鸟凄鸣.野狼出没.嘉木不放心兄长一个人独走夜路险象环生,就送哥哥李秋山到方巷,送兄到家,嘉木即要问苍坡,兄长秋山更惜不得嘉木弟弟单独回家,恐夜深人静,野兽横行,遇到不测,又送回他到苍坡。这样送来送去,一直到残月西沉,东方发白。 后来,李氏兄弟觉得每晚这样送来送去,是件麻烦事情,耽误光阴,遂想出一个良策,双方商定:各自在村旁双方相隔最近处建一亭一阁。弟弟李嘉木在苍坡村口边建一座望兄亭,哥哥李秋山在方巷桥边造了一个送弟阁。每当深夜叙旧惜别之后,平安到达自己村舍,则在亭阁高处举灯旋晃三圈,以报平安; 对方见明灯三晃之后,亦举灯三次,以报已经知晓。然后,兄弟俩各自回屋安寝。望兄亭、送弟阁是青瓦木建构亭阁,至今完好,望兄亭亭柱上写有对联云:“平川日丽嘉木秀,仁里风高俊彦多。”这美丽动人故事世代留传。 光阴如水,日月如梭。900多年时光过去了,这李氏兄弟情深意笃文明之风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到了20世纪90年代,有上海著名国画家夏蕙瑛居深圳办画廊,到了楠溪苍坡古村采风,她听到这个故事,勾起了她的诗情,遂题诗云:“欲寻桃源路,携秋楠溪行。村同古柏古,人比清水清。弟望送弟阁,兄送望兄亭。谁又点灯去,远山明月生。”这诗又请国家领导人吴邦国先生作了书法。以后苍坡望兄亭畔又竖起了一个青石花岗岩书法诗碑,把这个李氏兄弟情深意长的美好故事定格在石碑上。 (责任编辑:yuje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