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深与一位温州人的故事 芙蓉村陈叔平与李济深的那段交情
时间:2012-07-08 18:16 来源:温州在线 作者:yujeu
美丽的楠溪江上游,有一个以“七星八斗”名闻遐迩的古村落—芙蓉,该村司马宅内住着一位78岁的老人陈福海,他家至今还珍藏着前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的两封亲笔信与一帧字幅。据陈福海老人介绍,这两封信与字幅是李济深分别于1956年11月15日和1957年6月8日写给其父陈叔平先生的。 陈叔平(1883-1975年),祖籍永嘉县岩头镇芙蓉村,20年代初肄业于杭州法政学校。尔后到南京参加国民运动,投身于李任潮(即李济深)手下,深得李任潮器重与信任,民国十六年(1927)春,他随北伐军人浙,被浙江财政委员会主任张世构派赴温州接收温属六县财政。十七年春,受浙江省政府派赴平阳任禁烟专事。民国十九年秋在上海奉令赴温调查“匪乱”(指红十三军)情形因与红十三军军长胡公冕旧情甚笃而“被宵小娜偷,诬以联络异党(指共产党)、改组政府运动军队、占领温台以及进取省城等,因以构成冤狱。”((陈叔平遗著《闲吟笔记》语),被关进了杭州武林军狱,时值民国十九年(1930年)。恰巧这时,李济深的学生郑卓人、徐雁雪等人因为反蒋运动失败而银档人狱,与陈叔平同囚一室。由于志同道合,他们一见如故。在监狱中十月五个月,因“静坐无事,遂与同难者相互研究诗文,互相切磋。幸狱中有书籍可借读”,在此十五完月当中,陈叔平先生“计阅过名人文集数十部,古今诗词数十种,诗文之道,虽闷仍未有心得,但能窥见门径,藉以抒写性情,未始非此十五完月之踢也,余之于小人,亦复何忧?然余因戚友联名割白,藉得平反……”(《闲吟笔记》陈叔平自序)。在狱中,郑卓人与陈叔平等人在共同的命运维系之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民国二十年国历六月五日,陈叔平有出狱消息。民国二十一年元月四日,陈叔平“刑”满释放,出狱后急忙去找当时在南京任训练总监部部长的李任潮,两人立即密谋营救郑卓人计划。应他之招奉函赴浙冀保郑卓人,适省主席鲁涤平赴衙未返,寓杭以待夕。几天后,一道公文火急地传到了武林军狱,文称:郑卓人等人系我处通缉之要犯,请速将该犯移送南京发落。郑卓人因此获救。 而后,郑卓人留在李济深身边当其私人秘书。陈叔平与李、郑等人同住了半年多后,于民国二十一年秋,应刘冕执先生函邀赴京,选任钱币革命协进会中央总会执行委员。在此任上,他敏捷勤政,持躬行事,极为谨严。与李济深、郑卓人的诗词往来,甚为繁密,虽战事频频,倒亦怡然自乐。 1934年,由于“钱币革命协进会”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打击,不得不宣告解散。陈叔平此时已无意官场利禄,遂回归故里,整日游山玩水,咏诗吟词,同时也研究针灸之术,为乡邻治病。然而,陈叔平与李济深、郑卓人等人的书信往来一直没有间断。 1949年全国解放之后,李济深由民革中央主席身份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而陈叔平依然淡泊故里,作诗课子,平时也从没有提起他与李济深、郑卓人等人的深厚交情。1956年,经李济深的举荐,陈叔平受聘出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而现在陈福海所存的这两封书信与字幅是李济深在陈叔平担任文史馆员后写的。其中一封信可从陈叔平的遗著《闲吟笔记》中获得释疑:“国历五月廿七接卓人来示谓四月十九日苏联主席伏罗希洛夫来京访问,李济深先生口占四绝藉作欢迎:(一)银翼凌风送好音,云端真见上宾临,寻常访问休相拟,深入中苏亿万心。(二)……余即和云(一)世界和平盼好音,云中玄鹤适飞临,风和日暖融融望,亿万人民共一心。(二.....”这字幅乃是李济深在七十三岁那年得陈叔平一信,嘱其体恤百姓有感而作。 1975年,陈叔平走完了茫茫人世途程,在楠溪江畔溘然长逝,时年92岁。他与李济深的那段交情,直到他去世后才广泛流传开来。 (责任编辑:yuje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