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洞头“海洋牧场” 海洋生态和海洋经济发展为洞头添新平台
时间:2011-06-13 01:22 来源:温州日报 作者:记者 陈蜜 报道组
温州洞头千倾“海洋牧场” 海洋生态培育和海洋经济发展,为洞头添新平台。对于洞头人来说,以前的海是生存的海,要靠海吃海;而现在的海是藏富的海,要亲海用海。近日,记者从该县有关部门获悉,按照该县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区建设计划,三个总面积达1190多公顷的“海洋牧场”,将成为“虾兵蟹将”新的休憩场所,海洋生态的修复和海洋经济的发展,为洞头这个“百岛之县”又添新平台。 “海洋牧场”是国际公认的有效培育渔业资源、营造海洋人工生态系统的有效方法。在过去的五年中,该县用于增殖放流、人工鱼礁建设的资金达1000多万元,累计增殖放流真鲷、黑鲷、鲈鱼、乌贼、荔枝螺和鲍鱼等各种鱼贝类苗种630多万尾(粒),建设人工鱼礁9万立方空体,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十分明显。特别是乌贼,自上世纪80年代末在洞头绝迹后,通过近几年人工增殖放流又重新出现,并初步形成了自然种群。计划新建的三个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区,分别是大竹峙岛增殖放流区,在东策、北策等岛屿周边的东部列岛增殖放流区,以及鹿西东部增殖放流区,建设面积为1119.5公顷,放流各种鱼贝类、头足类苗种。 “通过前期努力,人工鱼礁区域里聚集了很多鱼类,有黑鲷、真鲷、鲈鱼……软体动物则有曼氏无针乌贼等。”洞头水产科技推广站站长许曹鲁对“海洋牧场”的情况如数家珍。 为进一步优化海洋牧场环境,为鱼虾们创造更为洁净的生存空间,该县还大力发展低碳渔业,推广渔船节能型柴油机、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设备和技术,目前全县近130多艘渔船已安装使用风光互补发电设备,实现节能降耗和海洋保护的双赢结果。值得一提的是,“‘海洋牧场’作为一个良性生态循环链,还具有相当可观的海洋蓝色碳汇前景。”许曹鲁告诉记者,人工鱼礁区域里不仅有鱼,而且还有贝类,浮游生物、海藻等。海洋贝类通过钙化、生物同化和生物沉积等过程封存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碳,而通过这种方式捕获的生物碳可以储存上千年,是陆地植物碳捕获保存期的10倍到100倍。 据了解,国内碳交易市场正面临机遇期,森林碳汇已成为业界的共识,而海洋碳汇也有望在未来开放交易空间。在“蓝色国土”约8倍于陆域面积的洞头,1000多公顷的“海洋牧场”海洋蓝色碳汇效益可观,同时其他蓝色地带的碳汇效益也同样潜力巨大。目前,该县已将“蓝色国土,绿色发展”的理念注入县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优先引进和发展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并建立长效机制,加大海洋污染治理管理和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海洋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温州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