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时代要结束了
时间:2015-06-25 11:42 来源:法治周末 作者:yujeu
辽宁大学官方称,从2015年5月31日起,原‘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更名为‘辽宁大学艺术学院’”。辽宁大学和赵本山的合作结束后不在继续,赵本山时代要结束了。 辽宁大学艺术学院成立于2004年,本山艺术学院因为和赵本山合作,自成立后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合作期间,学院培养的一些学生成为热播乡村剧《马大帅》《乡村爱情故事》的演员,这无疑增加了该学院的魅力和知名度。此次校方选择不再合作,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二十多年来赵本山所主导的喜剧艺术的讨论。 近日,在以关注农村、理解农村为旨的北京农孵沙龙上,主题为“农民是如何被喜剧化的”学术沙龙就农民喜剧化问题展开讨论。在研讨现场,中国艺术研究院所长、研究员祝东力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民形象的代言人是书写创业史的梁生宝,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移形变貌,再度亮相的时候,农民形象的代言人变成了赵本山。 不会产生痛感的赵氏喜剧 “一身皱巴巴的中山服,一顶破旧的八角帽,一张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猪腰子脸’,一口经过改造了的东北话”,提起农民,赵本山20多年来塑造的农民形象常常会最先进入人们的脑海,甚至比街口进城卖菜的老农,遥远故乡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乡,更深刻,更鲜明。 以“本山大叔”为首的赵家班春晚小品、《刘老根》《乡村爱情》等电视剧,被喜剧化的农民形象闪耀多时。赵本山,无疑是这场喜剧化风暴的代言人。 赵本山在辽宁当地真正成名,是因为他出演的一个盲人的角色。1982年,赵本山在拉场戏《摔三弦》中扮演瞎子张志,在辽宁省农村小戏调演中,获优秀奖。一时间,人们知道铁岭出了个赵本山,称他为“天下第一瞎”。《摔三弦》改变了赵本山的人生际遇,赵本山自己也坦承:“可以说这个戏(《摔三弦》)成全了我一生。” 1990年,在相声演员姜昆的推荐下,赵本山带着小品《相亲》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并获“双星杯”戏剧曲艺类第一名。正是这次演出,让赵本山一炮而红,正式走出铁岭,进入了亿万观众的视线。此后除了1994年因家事没有登上春晚的舞台,直到2011年,赵本山每年都如同北方家庭年夜的饺子一样不可缺少。 在农孵沙龙上,知名媒体人王小曼提到,大概从1994年、1995年开始,春晚小品中两个必不可少的角色就是农民和小保安。而其中的很多冲突、笑料也来自于农村人和城里人不同的价值理念和认知习惯。 赵本山喜剧的出现、走红或是当时的一种必然。祝东力介绍说,“如果不采取喜剧的方式,直面‘三农’问题,就会穷形尽相,把农民的困境展示出来,就会是我们所熟悉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然而这在当时是很难的,所以农民的喜剧化在当时是一个策略性的解决方式”。 底层、喜剧,无疑是赵本山最好的代名词。在辽宁大学关于“区域文化与辽宁农村题材电视剧研究”课题中也提到,这种来自底层和民间的气息为当下的中国观众创造了一种亲切和安稳的气氛,让他们对自己庸常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一种认同感。 不管是刘老根、马大帅等农民形象,还是真实的东北农村的生活场景,又或者是“二人转”式的插科打诨,都体现出了一种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间文化的特征。喜剧化的处理方式规避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也放弃了对生活本质的透视和揭示。 祝东力认为,赵本山的喜剧化风格,农民一方面作为落伍于时代的弱势群体,另一方面又小黠小坏。这样,他扮演的人物,一方面很卑微,另一方面又不值得同情,结果就成了不会产生痛感,也不必给予人道同情的纯粹的喜剧对象。 赵本山显然明白,逗乐观众才是演出的最主要目标。“观众爱看”“为大众服务”一直是他的口头禅。“现在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学习也累,生活也累,所以对喜剧要求简单了,他们不想在看的过程中分析这个分析那个,笑就是笑,一句话也许就笑了”。赵本山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道。 幽默的语言、夸张的肢体、无底线的自嘲、相互的揶揄讽刺,都成为赵氏喜剧逗乐观众简单粗暴却有效的元素。 一个大规模的笑的时代 乡土题材的艺术创作中,从来就不乏喜剧的元素。《阿Q正传》中的阿Q,言论行动中的矛盾、纠结,无不带着喜剧的讽刺;《陈奂生上城》中的陈奂生,作者高晓声也是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将陈奂生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进城后的自卑、自大、心思算计展示得淋漓尽致…… 鲁迅、高晓声等一批乡土作家用戏虐的语言、喜剧的舞台,将农民的历史命运和生活、精神状态的悲剧当作喜剧来写,这种强烈的“反讽”效果,让观赏者总会笑中带泪,“一曲结束”带来的是无限的思考。 媒体评论员蔡宁祯谈道,中国农民文学形象的塑造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鲁迅的国民性批判到赵树理的“山药蛋”派写实,从解放初期的新农民形象塑造到后来乡村风情的多元化展现……作者对笔下的农村和农民,有眷恋也有批判,有同情也有鞭策,有赞美也有揭露,既有真实的笔触,也有深刻的思索。然而到现在,一些作品已经失去了戏虐中的内涵,仅靠取笑和哗众取宠来取悦看客。 祝东力向法治周末记者提到,近些年农村题材电视剧所呈现的中国农村,大多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即使遇到不可避免的矛盾和难题,也往往被出人意料地轻松化解。 他表示,这类电视剧最大的卖点、看点就是笑:农民的无知,可笑;农民的简单直爽,也可笑;农民的狡黠计算,更可笑。这里所呈现的,是一个妙趣横生、乐不可支的喜剧世界。 总是带着干部帽,身穿四兜中山装出现的赵本山,将农民的喜剧形象表现得妙趣横生。作家余秋雨曾评价赵本山:赵本山及其小品艺术拨动了时代的笑神经,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一个大规模的笑的时代。 2002年播出的《刘老根》是赵本山最早执导的电视剧。一个退休的老支书带领大家搞旅游餐饮业致富,幽默诙谐的风格是赵本山最擅长的老戏路。这也是首部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挑大梁的农村喜剧。 据赵本山创立的本山传媒官网显示,以刘老根为品牌的刘老根大舞台目前在沈阳、北京、天津、深圳等地共有9家。据《沈阳日报》报道,2012年,以“二人转”演出为主的刘老根大舞台的年收益高达2.5亿元,号召力可见一斑。 当时,电视上关于农村题材的影视作品并不多。作家、学者梁鸿对法治周末记者说,现在的电视剧,真正拍农民题材的仍旧比较少。影视作品受到利益和受众的影响,在商业化、消费化、娱乐化之后,很少有机构或者投资方投钱拍摄农村题材的作品。这让真实的农村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赵本山丢弃了中国农村传统的底蕴 继《刘老根》之后,同样为农村题材的《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等赵氏风格的影视作品更是受到观众的热捧。这些作品都是赵本山的徒弟班底,农民演绎农民自己的故事,加入“二人转”的情节,走的仍旧是轻喜剧路线,而且无一例外都在央视播出。赵本山曾提到要培养两三个导演,能够在骨子里理解他的风格的导演来导电视剧。如此,每部本山传媒集团出台的电视剧都打上了赵本山的烙印。 然而赵本山的喜剧作品在愉悦观众的同时,也被认为丑化农民。他的作品中,“无处不恋爱”“怀孕庆典”“婚外恋”“斗情敌”等情节则在低俗化中回避了农村生活的问题与现实。 影视编剧张锐曾直言,“目前,可以说我对中国现代的农村题材戏很反感。农村戏走入了一个可怕的误区,赵本山把农村戏变成了小品戏,他丢弃了中国农村传统的深厚底蕴。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电视剧里,农民都变得油嘴滑舌了。其实,中国农村的农民并不是那样的”。 赵本山曾填补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格局中农民形象的空白,也正是因此,人们对于农民、农村的认知也固化为东北农村就是整个中国农村,对农民形象的呈现,流于表面,甚至庸俗化、审丑化。以至于每次赵本山有新的作品面市,总免不了一番雅俗之争。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全国政协文艺界委员联组会上,歌唱家郁钧剑指出,草根文化生于民间,长于民间,充满乡土气息,反映了质朴的生活,但也充满随意性。如果无限拔高其存在的意义和所发挥的作用,一方面会对专业机构和专业文艺工作者产生消极影响;另一方面会对年轻一代在审美趣味、艺术格调等方面的养成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过程带来严重误导。 赵本山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则表示,我们不能把自己一刀切地站在一个高雅的姿态,来面对今天这个大俗的社会,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俗雅是不分家的,没有俗就没有雅。比如说,芭蕾舞是高雅的,但“二人转”要是穿上芭蕾的服装就不伦不类了。 2011年以后,赵本山退出春晚的舞台,也有评论认为这是主流文化对庸俗的拒绝。中央电视台曾专门提出,2015年的羊年春晚保证三个“不用”:不用低俗媚俗节目;不用格调不高的节目;不用有污点和道德瑕疵的演员。 清华大学教授肖鹰对此直接表示,数年来不少学者观众都曾指出过赵本山小品的低俗问题,比如模仿残疾人身体缺陷,贬低农民等,但他却并未有多大改变,现在春晚用不用赵本山实际是反低俗、坚持健康优美的文艺创作道路,是要提升文化品味,“如果再对赵本山有所期待是不应当的”。 不仅如此,浙江卫视重金购买了本山传媒出品的电视剧《爹妈满院》,原定于去年9月下旬播出,但却在播出前一晚因题材问题,被紧急叫停。 赵本山喜剧时代的“没落” 无论对于小品还是影视作品,不管外界的评价如何,都没有影响赵本山喜剧版图的扩张。2004年,本山传媒与辽宁大学合作成立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赵本山的喜剧艺术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 而在广泛的大众层面,人们更需要面向一个喜剧化的场景。祝东力表示,这个喜剧化的场景一定属于社会底层,因而一定是中国农村或者包含着农村。上世纪90年代以来,赵本山、范伟、高秀敏、潘长江等笑星一路走红,绝非偶然,归根结底,他们是当代社会变迁的产物。 对此,梁鸿认为,被喜剧化的农民,并不是真正的农民形象。中国的农民一直是处于比较弱势的群体,这是他们的真实状态,大部分的作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笔,把农民的生存状态,尽可能深刻地表达出来。但是她强调,就农民自身而言,肯定愿意选择一点快乐的东西,不愿意让自己更加的悲苦,这是人性的自然取向。 赵本山的喜剧艺术畅行二十多年后,农村和当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赵本山的喜剧艺术却难有新的突破。肖鹰表示,赵本山其实有一个转化过程,2000年以前的赵本山来自田间地头,有他独特的生活体验,表现出了民间艺术的幽默机智,还有一定的批评性。但是赵本山很快从一个淳朴表演艺术家变成了一个文化商人,他的艺术生涯走向了商业附庸,把央视春晚舞台变成营销刘老根大舞台的一个平台。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薛晋文称,从农村剧肩负的社会责任、艺术使命和审美理想层面而言,《乡村爱情》系列农村剧显得十分单薄和过于浮泛,不足以引领中国农村剧创作的前进方向,不足以体现农村剧艺术的高端品质,难以代表和彰显农村剧的真正艺术品格和审美价值,这抑或是质疑声不绝于耳的深层原委所在。 肖鹰直言不讳地指出,赵本山作为演艺界和众多媒体追捧、推崇的一个标志性的人物,现在已过时。赵本山被拒之门外,就是拒绝把传统曲艺“二人转”变成市场奴隶的信号,换句话说,赵本山时代要结束了。 (责任编辑:yuje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