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在线手机站

温州 > 资讯 > 社会热点 >

谁妄想欺负中国必将碰得头破血流

  2021年“七一”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中,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发表演说,其中一句“谁妄想欺负中国必将碰得头破血流”,在中国国内外都引发热议。以下是bbc报道关于“头破血流”这个词的含义。

  这段讲话在中国社交媒体引发广泛讨论。“谁妄想欺负中国必将碰得头破血流”一度是新浪微博热搜榜的榜首,点击量过亿。多家中国官媒都以这句话作为社交媒体宣传的重点。

  这段讲话被翻译成英文后,在海外中国观察人士圈子亦引起热议,在推特上的许多讨论围绕“头破血流”一词的翻译与用意。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将“头破血流”意译为“必然发生冲突”,其主编胡锡进在推特上的英文翻译则更为直接,称"任何胆敢欺负中国的人将会撞破头"。

  分析中国政治话语的“中国传媒研究计划”则在推特上向《环球时报》喊话,表示正确的翻译并非如此苍白,建议直译“头破血流”为头部损破及流血。

  “头破血流”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头打破了,血流满面,多用来形容惨败。

  这一字面意思壮烈血腥的成语最初出自吴承恩的《西游记》,其中写道:“照道士脸上一刮,可怜就打得头破血流身倒地,皮开颈折脑浆倾。”

  新华社记者刘阳则发表推文称,他注意到对“头破血流”更为血腥的翻译正广为传播,但他认为这个成语已发展出引申义,并非其字面意思。“对中国人来说,这个词意味着彻底的失败,而不是破碎的脑壳与血。”

  《经济学人》杂志北京分社社长任大伟(David Rennie)表示,一些中文成语在外国人听来更为好斗,但在一句涉及外国人的演讲词中使用一个听起来暴力的词语,存在风险。

  《华盛顿邮报》前驻华记者施家曦(Gerry Shih)则反驳刘阳的推文称,能够替代“头破血流”的词语很多,而且无论如何翻译,他认为,传达的信息论调很明确是“强硬、非和解、对西方敌对”。

  推特上一些常年研究中国政治的人士也指出,关注焦点或许不应是"头破血流"的英文翻译,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外交政策取向,以及中国社会舆论对此的反应。

  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讲师张晨晨在推特上表示,比起“头破血流”,“欺负”一词在这句话中的分量更重。她指出,在中国当局的“受害者民族主义”的政治话语体系中,欺负、霸凌是使用频度极高的词语,而号称需要摆脱过往民族耻辱的论调在如今的中国极为盛行。

  今年3月阿拉斯加中美高官会谈中,中国负责外交事务的最高层官员、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当着媒体镜头表明对美强硬立场,其中一些与传统外交辞令大相径庭的语句,包括“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都被中国官媒宣传为中方外交官的“硬气”,在社交媒体上广为传播,甚至出现热销的周边商品。

  中国官员外交中的强硬表态,除了瞄准中国国内受众、掀起爱国主义浪潮,也昭示着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中国网友认为这个“碰”非常硬气,意思就是谁妄想欺负中国那就是鸡蛋碰石头,“头破血流”普遍理解为:惨重的代价。

  没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将让他付出惨重的代价,是的,必将让他头破血流!

(责任编辑: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