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在线手机站

温州 > 资讯 > 社会热点 >

中国式相亲价目表(2)

中国式相亲价目表

  △摆在地上的征婚简历五花八门,有人称自己“曾为世界多国总统、元首及联合国秘书长作贴身英文翻译”,也有来为自己相亲的推拿师傅,持一彩打的红底白字展板,上书“专治脊柱纠正,跌打损伤”,并配上一张身着太极服的练功照。

  “我们不找外地的”:外地人的征婚简历都扔树根下

  “我们家儿子不缺房子、不缺车也不缺钱,就是身高比她家要求矮了1厘米,她家就挑这挑那的,她家姑娘就那条件还挑什么,北京的不也才挣几千块钱么,他们家搞不好还是农转非呢,谁看不起谁啊。”

  李大妈给儿子相中了一个“条件一般的”北京姑娘,对方在某中学做行政岗位,月入三四千元,家住朝阳花虎沟。姑娘的母亲十分挑剔,嫌弃李大妈的儿子是外地户口、身高矮,这让她非常不爽。

  她的儿子今年33岁,曾是一名销售,后来花了3万元自学计算机续了大本,现在是一名月薪2万元的程序员,有房有车,就是没有北京户口。

  李大妈曾想介绍一个在外企工作的山东女孩给儿子,但儿子却再三强调一定要找“北京的,没负担的”。

  “他觉得,外地人挣再多也要背好多年房贷,万一对方父母是农村的,没有医保和退休金,生病照顾还要他管,以后有了孩子也不好上学,还得花钱报课外班,但找个北京的就省事多了。”

  这是李大妈第三次来到相亲角,和第一次时的焦虑相比,她的心态已经平和了许多。她已经看清了:在这里,高薪和车房远不及一本北京户口来得诱人。

  因此,她早已放弃对未来儿媳的过高期望,只求对方父母好相处、不嫌弃儿子就行了。

  户籍和地域间的相互踩踏在相亲角展现得尤为赤裸淋漓。在相亲角的老北京们眼中,京籍和京户有着天壤之别,就像清朝的镶黄旗和正黄旗之分一样。虽然二者都享受着北京户口应有的一切待遇,但京籍才是身份证110开头的正宗北京人,京户再怎么努力也是外地人,有着地域、口音、生活习惯、婚嫁习俗、过年探亲的悬殊之分。

  活跃在相亲角的老人们,识别户口和身份的嗅觉极其敏锐。这些城里的老北京总能在三言两语间准确地辨别出京外口音。即便京郊人或外地人讲溜了普通话、吃透了儿化音,也糊弄不了他们。

  “你哪儿人啊?”

  这是许多精明的北京土著大爷大妈们问的第一句话。

  只要察觉对方带着或轻或重的口音,他们便果断摆摆手:“我们不找外地的!”哪怕对方早就举家迁居北京、拿到户口也无济于事。

  至于连北京户口也没有的外地人,在相亲角则处于绝对弱势地位。

  在天坛公园,那些没有北京户口的外地人只能接受区别对待,他们的相亲资料都整齐地堆在相亲角附近的树根下。就像一个被孤立的群体,和北京大爷大妈的背包、水壶为伴,无人问津。

中国式相亲价目表

中国式相亲价目表

  △天坛公园,非京户外地人的相亲资料被整齐地摆在树根下,和北京大爷大妈的手提袋、水杯为伍。摄影/费知 (责任编辑: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