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在线手机站

温州 > 资讯 > 社会热点 >

细晒三公 别让我们勿雾里看花

  “三公”经费是财政预算公开中最受群众关注的内容,应当明明白白地告诉老百姓:钱究竟是怎么用的

   晒“三公”,别让人雾里看花

  今年3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研究了中央部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公”经费预算等有关问题。

  会议决定,在2009年和2010年大幅压缩的基础上,2011年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截至7月28日,已公布去年“三公”决算和今年“三公”预算的中央部委达88个,仍有一些部委尚未公布。

  进入7月的最后一周,又有国家物资储备局、国家宗教事务局、公安部和司法部等部门陆续公布了“三公”经费账单,使晒出“三公”经费的中央部门超过了八成。

  总体支出较上年略减

  社保基金理事会“三公”经费下降12%,国税总局超过21亿元

  “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开支的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在晒“三公”的各部门中,最吸引眼球的是最早“亮相”、 “三公”经费下降较多和“三公”经费总数庞大的部门。

  早在今年4月,科技部就在其网站公开了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作为第一个公布“三公”预算的中央部委,科技部敢为人先的举动备受瞩目,并赢得好评如潮。

  同样受到肯定的是“三公”经费下降较多的部门。其中,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以降幅最高荣登“榜首”:2010年,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三公”经费决算为678.14万元,2011年预算为592万元,总预算减少86万元,降幅达12%。公安部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18136.48万元,2011年预算为16865.24万元,比上年减少1280万元,降幅达7%。

  “三公”经费哪家开支最大,是人们关注的另一个焦点。国家税务总局“三公”经费超过21亿元,海关总署“三公”经费超过5亿元。从两部门披露的情况看,“三公”经费庞大的主要还是海关、国税系统实行垂直管理,人员和分支机构多造成的。海关系统九成经费用在了“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上,这些车辆大部分为执法执勤用车;国税总局的“账单”则包括了总局以及省、市、县、乡五级机构,预算单位多达3567个。

  对于各部门公布的数据,究竟该怎样解读?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各部门的人员数量不同,工作职能也不同,“三公”费用规模是大还是小,支出是高还是低,很难用一个标准去评判。但总体上看,除个别部门2011年“三公”支出小幅增加外,大多数部门的“三公”经费支出基本上与上年持平或有所下降。

  这一点,从中央本级的“三公”经费总数上也可以得到印证。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决算支出为94.7亿元,而2011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为94.28亿元,比上年决算数减少了4200万元。应该说,这两年中央财政大力压缩政府部门行政经费,特别是“三公”经费“零增长”的要求,还是落到了实处。

  知情是监督的前提

  一些部门公开的数据过于简略,缺乏解释说明,普通百姓很难看得懂

  对于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社会上有叫好声,也有质疑声。特别是一些部门公开的数据过于简略,缺乏相应的解释与说明,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百姓很难看得懂、看得清。人们难免会打这样的问号:“为什么这些部门不能公布得更具体、更详细些?如果连看都看不懂,怎么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专家认为,“三公”经费是财政预算公开中老百姓最关注的内容,对于公众的质疑,政府部门理应做出回应,说明情况。只有告诉老百姓钱究竟是怎么花的,并让老百姓参与到监督中,才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确保纳税人的钱不乱花、不白花。

  今年是首次公开“三公”经费,在数据上还没有形成可以前后比较的“参照系”,只有每年定时公布“三公”经费,将公开延续下去,才能做更详细的比较。因此,要确保“三公”经费的预算公开不流于形式,很重要一点是要有制度上的保障。此外,对“三公”支出的监督和制约,还需要审计、问责等配套措施的跟进。

  公车改革应加快推进

  公车费用占到“三公”经费六成以上,公车过多过滥,浪费惊人

  尽管首次公开有不少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但从“数里行间”仍能嗅出“三公”经费支出存在的突出问题。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4.7亿元,其中公车支出61.69亿元,公车费用占到“三公”经费的六成以上。在北京市日前公布的“三公”经费数据中,2010年 “三公”经费支出合计11.3亿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9.1亿元,占到“三公”经费的八成左右。公车费用庞大,已经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一个沉重负担。

  “现在每天需要车接车送的,除了上幼儿园、小学的孩子,还有单位的领导。”采访中,一些群众说,“领导出差、开会都是工作,坐公车合情合理;可一些单位只要是领导就安排专车,上下班还要公车接送。”

  在基层政府部门工作的李先生说,现在无论单位大小、级别高低,一般部门的“主要领导”都要配专车,这似乎已是不成文的规定。他所在的县里,不但县领导有专车,就连科级单位的“一把手”,也都有专车。一辆公车,购车款要十几万元,汽油费、维修费一年要几万元,再加上司机工资、福利,花销相当大。那么,全国这样的单位有多少?配备的专车有多少?一笔笔算下来,就不难看出公车过多过滥、开支巨大、浪费惊人。

  究竟有没有必要配这么多公车?减少公车数量会不会影响到政府部门正常办公?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以及近两年整治交通堵塞,都对公车进行封存。30%的公车被封存,政府部门的办公效率并未受到影响。

  专家认为,社会呼吁公车改革已经15年之久,但至今仍是“千呼万唤不出来”,公车改革难度之大可见一斑。现在,个人收入有了大幅提高,轿车都已经进入家庭,很多普通百姓都能买得起车,领导为什么还要“蹭”公车,而不能开着自己的车上下班?从已经公布的“三公”经费构成来看,必须下大力气进行彻底的公车改革,严格限制公务员配车,才能使“三公”经费支出大幅下降。

(责任编辑:温州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