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在线手机站

温州 > 资讯 > 社会热点 >

业界早就在竞猜,谁的飞机会掉,什么时候掉

天上的扩张

伊春空难谁的飞机会掉,什么时候掉?伊春空难终结了中国民航2102天的全球骄人安全纪录,这让一些老民航人感到“羞耻和遗憾”。 (CFP/图)

  过去五年里,在地方政府的飞天冲动助推下,中国民航业高速跃进,尤其是支线航空一派繁荣。

  但缠绕民航业多年的痼疾,在急速扩张中被不断放大,在今年通过民航系列腐败案和普遍的航班延误引发民怨,并最终被惨痛的伊春空难沉重标注。

  “业界早就在竞猜,谁的飞机会掉,什么时候掉。”这句狠话是伊春空难发生前两个月,一位航空业资深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讲出的。

一语成谶。

  8月24日,国人祭奠逝者的“中元节”晚上,一架河南航空的飞机,在黑龙江省伊春市林都机场跑道外不远处失事,机上96人中42人遇难。

  目前,飞机黑匣子已运往北京,事故具体原因尚未有官方定论。

  空难对于民航业更多时候是一种偶然性事件。但在民航业内部,一场有关民航业高速发展隐忧的大讨论早已悄然开始。在一些老民航人心中,伊春空难终结了中国民航2102天的全球骄人安全纪录,这让他们感到“羞耻和遗憾”,田保华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原院长、现交通运输部部长政策咨询小组成员,田保华说,一般地,GDP每增长1%,航空运输量就要增加2%。这几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左右,航空业的增长也在20%上下。

  但是,“这种高速的发展留下的主要隐患有三个:一是空域资源不够;二是人力资源不够,最典型的就是飞行员缺乏;三是管理跟不上。这三个因素都跟安全问题息息相关。”田保华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2004年11月造成55人遇难的包头空难发生后不久,中国民航在做“十一五”规划时,就提出了上述“三个跟不上”。但过去五年里,这种滞后并未得以解决,反而引发了民航系统腐败窝案和让消费者抱怨良久的航班延误,并最终在民航业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当口,以伊春空难如此惨痛的方式,为中国民航界的高速扩张做了标注。

民航全速前进

“中国买飞机,买得很杂,全世界的机型基本都买了。这给管理和安全带来一些问题。”

观察者发现,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但民航界似乎忘记了历史。

六年前东航飞机发生包头空难时,东航正在重组云南航空;八年前的两次空难——国航釜山空难和南航大连空难发生时,国航与南航各自的内部重组,均处在磨合期,而这一次,国航重组深航关键时刻,深航控股子公司河南航空大空难。

在“民航强国”和规模经济的思路指引下,近几年国内航空公司纵横联合、重组壮大、发展规模的力度很大。除了国航重组深航,目前,东航和上航正在重组,海航内部重组磨合。“重组,就要把两套安全管理制度放一起,很可能会有细节的冲突,正像是把奔驰的轱辘装在宝马上,会有不合适的地方。”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运输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重组中,保证航空安全的首要工作很容易被忽视。

同时,过去五年里,中国引入了大量的各种型号的民用客机。“中国买飞机,买得很杂,全世界的机型基本都买了。这给管理和安全带来一些问题。”西飞集团市场营销部总经理张小红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一位航空制造业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中国民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被动地购买飞机。因为飞机充当着中国平衡国际贸易的筹码——每当美国和欧洲大喊中国贸易顺差过大时,中国往往会宣布购买一批飞机。这是那个著名的等式“中国要卖8亿件衬衫才能买得起一架空客飞机”的缘由之一。

除了被动购机,还有出于扩张需求的“购机运动”。河南航空前身——鲲鹏航空开航后两个月,即与当时的中航商用飞机公司签署了购买100架国产ARJ21飞机的协议,总金额近200亿元,而此机型尚处于研发当中。同时与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签订100架ERJ190型飞机购机协议。这两笔超大订单,被业界调侃为“毫不掩饰的互相利用”——显然,协议不可能被认真和完整地履行,但买飞机的和卖飞机的都很好地宣传了自己。

除了巨量购买飞机,支线航空和支线机场的“跃进”,更是近年来航空业全速前进的缩影。根据2008年国务院批准通过的《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到2020年,国内将新建97个机场,主要是支线机场,而目前中国仅有333个地级市。

以黑龙江省为例,一年内开通了三个支线机场,分别是伊春林都机场、大庆萨尔图机场和鸡西机场。伊春机场2008年7月开工建设,原定的三年工期被缩短到一年以内。2009年8月27日,伊春机场通航。2010年8月24日,空难发生。

地方政府飞天冲动

地方政府的飞天冲动,创造了近年来支线航空的繁荣,他们甚至创造出“支线模拟航空公司”,这种模式最大的风险,正是安全。

此次失事的航班属于支线航空公司河南航空,飞的是支线航线。

支线航空通常是指省内或省与省间连接非省会城市的航线,一般采用100座以下的小型客机执飞。

在中国,尽管与西方国家相比机场密度还远远不够,建设更多的支线机场是必然需求,但航空公司们长久以来都对支线航空并不感兴趣。

支线航空的机票并不好卖,因为乘客天然地觉得小飞机不安全,不愿意乘坐。除此之外,支线航空的成本也更高。

“如果说大飞机是公共汽车,那么支线就像出租车,但国内乘客现在只愿意付公共汽车的票价。如果票价相当,支线飞机单座运营成本比大飞机高,再加上支线飞机的飞行员严重缺乏,航空公司一直不太愿意购买支线飞机。”此次失事飞机的制造商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的大中华区总裁关东元,曾经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如此抱怨。

而在中国,支线航空市场的成本要更高。为了保护本国的支线客机研制,从2001年开始,中国政府对外国制造的支线民用飞机,在征收6%进口关税的基础上,加收17%的增值税。加上国内的小机场收费比大机场高,飞支线机场相对成本更高,航空公司普遍缺乏开通支线航线的热情。

但是,地方政府的飞天冲动,创造了近年来支线航空的繁荣。

对于地方政府,“民航经济”并不是一个虚妄的概念。拥有本土航空公司,是一张难得的城市名片。而开通支线航班,能直接产生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比如漠河市开通支线机场后,虽然机场本身是亏损的,却拉动了当地经济增长——当地财政收入一年之内增加了两倍。

不过,地方政府一度没钱补贴和修建支线机场,但依靠土地财政和经济刺激计划盘活财政的他们,不仅开始修建支线机场,而且寻找那些有扩张欲望的航空公司建立所谓“战略合作关系”,目标是建立本省本市的航空公司。

江西省宜春市目前也在修建支线机场。其市长龚建华就曾因此对南方周末记者感慨道:“我们在金融危机中占了便宜。” (责任编辑:温州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