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在线手机站

温州 > 旅游 > 温州旅游景点 > 山水景点 >

灵运诗情系楠溪江 山水诗名人永嘉太守谢灵运写楠溪江山水风景

  在楠溪江大桥桥头,矗立着一尊高大素洁的古代人物塑像,他气宇轩昂,风度翩翩,精神矍烁,一手将着髭须,一手握着诗书而反剪于背后,双目炯炯有神地眺望着红日初升的东方,显得高洁神圣,古韵无穷。每当游人客经此地,总会将疑惑的目光向他投去,他是谁?为什么要站在这儿?谢灵运!热情淳朴的永嘉人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带着自豪的神情,主动地为你释疑,接着便会娓娓动听地向你介绍有关这位南朝大诗人涉足楠溪江的那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南朝刘宋武帝永初三年至少帝景平元年(即公元422—423年),谢灵运因少帝即位,宦官弄权,受排挤滴贬,
“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即不得志,遂肆意游邀”、“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同时写下大量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山水诗篇,被誉为中国山水诗的鼻祖。永嘉是中国山水诗歌的摇篮,楠溪江则是中国山水美景的源泉。

  当时永嘉郡治在今温州市区。谢灵运游楠溪江山水,得乘舫锰舟横渡匝江过来。一次飘舟朔门江面时,诗人面对波光粼粼、浩浩荡荡的瓯江,看到江中巨舟似的龟、蛇两屿及屿上直插云霄的两座七级浮图,情不自禁地吟出了“罗
列河山共锦绣,浮沉沧海同行舟”的诗句。诗遗之余,他还走访了龟、蛇二屿附近村庄,了解邑人建塔的原因及经过。据传,龟、蛇两山原是一对雌雄二妖山,白天左右分离,待夜深人静时纠合在一起。后来被当地农民发觉,这二妖便怀恨于心,屡屡施展妖法堵住匝江,使洪水泛滥成灾,淹没乡里。当地一林姓大户,为了民众,出资择吉建造两塔于龟、蛇二山山巅,镇锁住雌雄二妖的伎俩妖法。从此以后,当地百姓不再受洪灾之苦了。过了几年,邑人就从谢公游山时留下的诗句中各取第一个字而定村名为“罗浮”。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谢公酷爱山水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他出游行畋,少则二、三天,多则十余日,不游赏尽兴决不回衙。“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在多年的山水游历中,诗人得山水之灵气,发明了一种奇巧实用的旅游登山鞋,用木头制成,鞋底装有前后两跟齿,上山去前齿,下山去后齿,后人称之为“谢公屐”,曾风行一时。

  谢灵运揽胜楠溪江,或轻舟荡漾于碧波之上,或策杖攀缘于山崖之间,吟诗作赋,宠辱偕忘,倒也逍遥自乐。据明朝万历年问《温州府志》载,谢灵运上楠溪江绿嶂山寻幽览胜时,写了《登永嘉绿嶂山》诗:“裹粮杖轻策,怀尽上幽室。行源径转远,距陆情未毕。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润委水屡迷,林回岩逾密。眷西谓初月,顾东疑落日。残夕奄昏曙,翳蔽皆周悉。蛊上贵不事,及二美贞吉。幽人常坦步,高寄邀难匹。颐阿竟何端,寂寂抱高一。恬始既已交,缮性自此出”。谢公当时游境。今日仍然历历在目,跃然纸上。

  在去“天下第十二福地”—大若岩游览时,谢公留下了《咏石室》诗,诗云:“清旦索幽异,放舟越垧郊。莓莓兰诸急,藐藐苔岭高。石室冠林陬,飞泉发山椒。虚泛经千载,峥嵘非一朝。乡村绝闻见,樵苏限风霄。微戌无运览,总羡升乔。灵域韬久隐,为与心赏交。合欢不容言,摘芳弄寒倏。”

  此外,谢公还写有《过白岸亭》诗,据清朝雍正《浙江通志》载:白岸亭在永嘉县楠溪,去州(当指温州)八十七公里,因沙为名。《过白岸亭》全诗如下:“拂衣遵沙垣,缓步入蓬屋。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竹。空翠难强名,渔钓易为曲。援萝盼青崖,春心自相属。交交止相黄,呦呦食草鹿。伤彼人百哀,嘉尔承筐乐。荣悴迭去来,穷通成休戚。木若长疏散,万事恒抱朴”。

  而当夕阳西下,江风习习,谢灵运乘坐竹排漂游楠溪,面对袅袅炊烟,满天晚霞,他又诗兴大发,“叠叠云岚烟树榭,湾湾流水夕阳中。”将楠溪江三十六湾七十二滩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美丽的诗句,如今仍然弥漫广播于楠溪江畔,而乘坐竹排畅游楠溪的海内外游人,无不想在江中“捡”诗“觅”句呢。

  谢公在温州当了一年太守,离任时,永嘉父老乡亲均至楠溪江口北亭送别。据考证,北亭位置当于今清水埠“清
泉”井处。

  悠悠楠溪水,深深谢公情,谢灵运弥足珍贵的楠溪山水履迹与美丽的诗章颂词有力地推动了永嘉地方文化的发展。旧志称“谢灵运招士讲学,由是人知向学,民风变”。宋朝大文豪苏轼由衷地慨叹:“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正是谢公纵情永嘉山水,使得楠溪风景名噪一时,“后,此邦山水遂闻于天下,凡天下之士行过是邦者,莫不俯仰留连,吟咏不辍,以诧其胜。”

(责任编辑: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