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在线手机站

温州 > 科技 > 互联网 >

个人网站站长发展和未来之路

 《创业家》杂志:站长已死

  2005 年4月7日,厦门,首届中国个人网站站长大会,在会后游览大小金门的游船上,一位站长自豪地说:“如果这条船沉了,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就会瘫痪。” 这并不完全是夸张,这100多名站长所做的网站,几乎全部在Alexa全球排名2000以内,而当时所有中国个人站长手中的流量加起来,按最保守的估计,也超过整个中国互联网流量的1/3。

  站长——中国互联网业最草根的一群人,当时俨然已是一股让人无法忽视的商业力量。2004年,蔡文胜成为第一个以站长身份获得风险投资的人,而在此前后,更多站长正脱颖而出,hao123的李兴平,51.com的庞升东,58.com的姚劲波,以及康盛创想的戴志康,等等,以这些人为代表,一个互联网个人站长的族群似乎突然之间就浮出水面,他们拥有的流量成为了淘宝、百度、Google们争相抢夺的对象,他们似乎一下子成为了某种稀缺资源,变得无比重要起来。

  很遗憾,这只是一个错觉。

  2009 年7月20日,当年首倡此事的“站长之王”蔡文胜对《创业家》说:“个人站长的时代,在我第一次搞站长大会的时候就结束了。这不是说中国以后就没有站长了,而是说今天个人再重头做一个网站并做到全国出名,有几千万用户已经不太可能了。” 这个判断无疑很残酷,回头看却是事实。

  如果说互联网是一个海洋,那么站长就是一群浮萍,他们虽然拥有不小的流量,但大多凭一己之力,兴趣而为。他们没有独特的技术、创新的模式和强悍的资源,这让他们缺乏独立生长的能力。这就意味着,他们在商业上必须依赖一个外在的平台,才能将流量转化为收入,从中移动,到淘宝,百度、Google,莫不如此。但是,对于高度商业化的大平台而言, 流量只是原始积累时期的必要过程,当平台自成气候,站长们手中的流量就将无可避免地走向贬值。而在竞争日益惨烈、管制日趋严格的中文网络世界中,站长这个族群的大部分完全不适应。

  7 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网站数量下降到279万(2010年1月的数字为323万)。换言之,短短半年时间,中国网站总数已经“蒸发”了44万。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是个人站长所开。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优胜劣汰已经开始。

  某种意义上,站长既有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精华,也充分体现了它的劣根性。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过程中,百万站长的推动力至关重要。正如美国的数字革命,是由一代代Geek(极客)所推动的一样。

  美国有Geek(极客),中国有站长,这看似两个截然不同的亚文化群体,对于塑造各自互联网商业文化却影响巨大。极客都是热爱自由的嬉皮士,智力超群的精英分子,愤世嫉俗、想用技术改变世界的电脑英雄;而站长则是中国中小城市的百万草根,精明活跃敏锐,渴望通过个人奋斗改变命运。他们不反抗不创造不安分,会翻墙打洞贴地赚钱。而相同的是,他们骨子里的个人英雄主义情怀和对主流价值观的反叛。

  迄今为止,美国的极客文化已经发展了差不多50年,从最早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Apple II电脑开发者史蒂夫·沃兹尼克,Viaweb 创始人、 Y Combinator投资公司联合创始人保罗·格雷汉姆到后来的马克·安德森、埃文·威廉姆斯、杨致远,再到今天的扎克伯格,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给 “Geek”这个新词赋予新的内涵。

  而在中国,站长文化兴起至今不过十来年,受制于环境和自身条件,上一代站长群已走到衰落尽头。但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样遍地都是机会,甚至会比10年前的桌面互联网更让年轻人兴奋。

  在过去的两个月中,《创业家》采访了康盛创想创始人戴志康,CNZZ创始人蔡文胜,58.com创始人姚劲波,一听音乐网创始人杜雪骞,深圳博雅创始人张伟,落伍者社区站长董勤峰,蓝色理想社区站长曾沐阳,江苏暨阳社区站长许政,杭州19楼社区总经理林煜,k666.com、快典网站长郭吉军,天津百丽吧女性网站长崔怡,重庆购物狂网站站长高樱等超过10位互联网站长或曾经的站长。我们还见到了美国最顶尖的极客代表Paypal的技术创始人马克斯·莱文奇恩,以及谢文等资深互联网观察人士。

  我们相信,一个草根站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但会不会如1951年“二战”名将麦克阿瑟告别演说时所言:“老兵永远不死,他只会悄然隐退....。.”

  新时代的站长精神又将如何孕育而出?

  第三类人

  第一拨儿做站的人为什么愿意在互联网上做,他往往是在线下放不开的人,他可能沟通有问题,如果要组建一个团队,这种性格也会成为一种短板。——姚劲波

  让我们从最基本的问题开始,站长是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群?

  “站长”一词源于英文“Webmaster”,原意是“网络管理员”,是谁将这个偏技术的词翻译成站长已经无法考证,据戴志康回忆,1996年他上惠多网络时就有这个称呼,并且其中不少的站长日后都成为互联网领域的风云人物,比如当时马化腾是深圳Pony-soft站站长,求伯君是珠海西点站站长,王峻涛(老榕)则是福州站站长,在当时,“站长”更多的仿佛是一个技术高超的网络侠客,虚拟世界在现实中的联络人,而今天,我们再谈论站长时,更多的则是从商业的视角。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互联网大潮席卷中国,以张朝阳为代表的留洋“海龟”成为这股浪潮中最耀眼的数字英雄。新世纪以来,马化腾、马云、陈天桥等本土精英稳定而持续地崛起,成为更强大的弄潮儿,“海龟”与“土鳖”们是中国互联网的主流面孔,他们定义了中国互联网的格局与走向,但是除了这两类人之外,中国互联网的商业世界中还有第三类人,他们就是个人站长。

  无论“海龟”,还是“土鳖”,他们在创业之前,都已经在社会上证明了自己,甚至可以说是属于精英阶层,丁磊出身于电信系统,张朝阳、李彦宏是美国“海龟”,陈天桥则曾是国资企业的年轻高层,马化腾在高科技公司做到技术主管,马云则是大学老师。而个人站长则不同,他们在开始上网冲浪的时候,远不是社会精英。比如李兴平只有初中文化,在做hao123之前的工作是装电脑,管网吧;戴志康大学有15门功课不及格,蔑视大学教育;蔡文胜高中毕业就退学做生意;杜雪骞大二就被学校开除;郭吉军初中毕业,做过钳工,摆过地摊;董勤峰职高毕业,打一份普通的工。简单来说,很多站长开始做互联网之时,并没有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成功,或者站长们本身就并不喜欢、也不适应那个价值观。

  2000年以前,是互联网萌芽期。个人站长纯粹以兴趣为出发点,制作简单的网页,只为同好交流和展示,没有收入也充满激情。

  戴志康做Discuz!只是觉得BBS可以让素不相识的人交流,做这种社区软件很有成就感;董勤峰将70多篇找国外免费空间的攻略贴出来,只是希望给新手一些帮助;曾沐阳做蓝色理想是希望给网页设计人员一个交流的空间;许政在现实中衣食无忧,做暨阳社区不过是满足自己驰骋网络的爱好;郭吉军更简单,只是觉得网络很自由,就申请了一个免费空间做了起来,喜欢而已,没有什么其他理由。

  2000年~2005年,草莽英雄出头的年代,站长们单枪匹马,凭借着对草根用户需求的把握,生猛地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的应用和服务,比如李兴平的hao123网址导航站、华军的软件下载站等,一些拥有流量的个人站长们开始获得不菲收入。

  2005年至今,这是一个全面商业化的时代。站长群落开始走向分野,少数具备自我进化能力的站长开始获得风险投资,组建团队,寻找赢利模式。

  2010年5月29日,第五届互联网站长大会,超过2500位站长涌向北京东三环边上的长城饭店,远远超过了会场的容纳能力,连饭店大堂和门外都挤满了翘首以盼的人群。当演讲嘉宾唐骏、李开复到场的时候,都获得了偶像明星式的待遇,掌声雷动。

  这让互联网资深观察者谢文有些生气。“很多参会的站长根本不是什么创业者,我是觉得他们在现实社会当中都没有什么立足之地,却整天在互联网上做梦,像狂欢一般在创业,不是很奇怪吗?创业应该是很寂寞的,也是很大的付出,不是现在动不动就说我怎么不赚钱啊,你凭什么赚钱啊?硅谷有无数的人根本没有赚到钱,但他仍然是非常好的创业者,这种意识差太多了。”

(责任编辑:温州在线)